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,欢迎转载
网络上有人断言:
“未来社会,90%的人,由于过度放纵欲望,可能会像蛆一样地活着。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自己、约束自己,而是沉浸在短暂的快感中,直至丧失自己。”
这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2021年,美国社交平台媒体脸书发布一个惊人数据:全球3.6亿用户出现网络成瘾症状。
数据一出,便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事实上,很多人患有社交媒体成瘾症,且不自知。
生活中,你有没有这种情况:拿起手机放松,不知不觉过去几个小时;频频查看手机,看有没有新的消息通知。
我们总以为,手机让生活变得美好,但“丢掉”手机,生活才能多姿多彩。

一部名为《虚假的你》的短片,揭露了虚假的网络社交。
有人和伴侣关系冷淡,却摆拍成亲密无间,假装幸福美满;
有人镜头下拍着绿色减脂晚餐,转头却吃着高热量食物,假装健康生活。
很难想象,如此费尽周章地营造假象,只是为了点赞数。
所有行为背后,都隐藏着对被关注的渴望。
TED演讲中,演员囧瑟夫讲述了自己的故事。
囧瑟夫在儿时走上演员之路,试镜一年里,他拿下很多电视剧角色。因为小有名气,他在夏令营中频繁吹牛,得到众星捧月般的追捧。
社交平台推特的出现,将他的虚荣感无限放大。
阅读剧本时,他脑海反复涌现这个念头:人们如何评价这部电影,怎样获得关注、得到转发、不被取关。
作为一名演员,他不考虑如何塑造角色、研究剧本,只想着怎样玩好推特。
囧瑟夫将所有精力放在推特上,不再专心演戏,他逐渐丧失了从创作中获得的成就感,沦为推特的奴隶。
社交软件上的点赞评论,如同欲望的催化剂。
现实中很难得到的肯定,社交媒体上可以轻松得到。为了得到认同,人们反复研究拍照、文案,试图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完美人设。
但点赞数没有上限,欲望也没有尽头。
不知不觉,社交媒体占满人们的全部生活,最终,它像毒药一样深入骨髓,无法割舍。

上班后,我有考证计划,但只能在晚上备考。计划表里,空闲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,每晚都有学习任务。
计划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。
吃过晚饭后,手机一刷,便是一整晚,制定的计划,通通不作数。我想放下手机时,脑海里一个声音在说:“再玩一会儿,等等再学习也不迟。”
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,学习计划依然停滞不前。
更严重的是,因为过度玩手机,我的耐心与专注大幅度下降。
我曾经可以在书中漫游一天,现在读书15分钟就会浮躁。我曾经可以专注地学习数个小时,现在学习10分钟,思绪就会飘走,坐立难安。
我曾无数次地放下手机,也无数次地拿起手机,反复与欲望抗争,不得解脱。结果是,每个夜晚我都浑浑噩噩地度过,自身得不到任何成长。
每天打卡似的登录社交软件,打开手机便停不下来,我到底是在操控手机,还是被手机操控?

互联网就像一个黑洞,人们在不受控制地陷入其中,无法自拔。
狂刷手机的时间里,海量信息一闪而过,但脑海记不住任何信息,只是在白白浪费时间。
长期沉迷社交媒体,还会陷入“信息疲劳”状态。
过多摄入碎片化信息,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被剥夺,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。长此以往,你会变得暴躁,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纪录片《监视资本主义:智能陷阱》中有一句话:“我们已经走过了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环境,来到以致瘾和操纵为基础的技术环境。”
大部分人难逃网络的囚笼,他们被夺走时间和注意力,进而被操纵。因此,克服社交媒体成瘾,是摆脱旧生活、开启新生活的第一步。
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,不妨先试试这些方法:
改变行为动机
我们拿起书时,是想读书;拿起单词本时,是想提升英语水平。但有没有想过,我们拿起手机是为了什么?
有时候,漫无目的地打开手机,在软件中漫游两个小时,得到的是碎片化信息。这些信息,只在脑海中停留一秒,转瞬即忘。
所以,下次打开手机前,认准要做的事,不要被其他软件或推送吸引注意力。
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
心理学家米哈尔提出了“心流”概念,即完全专注一件事的状态。研究表明,心流使人产生高度兴奋感及充实感。
产生心流的方法之一,是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。
比如看书的时候,可以把自己隔绝在书房,专心投入到图书的海洋而不被外界打扰,享受阅读的乐趣。
长此以往,你对网络的依赖大大减少。这时,你有更多时间提升自己,充实自己,与自己对话。
回归现实生活
很多人在网络上大放异彩,对比之下,一些人越来越自卑,逐渐丧失自信。
实际上,网络上值得我们关心的事情,少之又少。
卸掉无用APP,设置手机免打扰模式……一系列行为,可以选择性获取信息,屏蔽干扰,增加生活真实感。
网络世界再精彩,都不如放下手机,感受真实的世界。

听过一个段子: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大概就是我看着你,你却在看着手机。”
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,现实才是。
跟家人一起闲坐,和爱人朝夕相处,与好友谈笑风生,一切都比网络世界更真实,更有温度。
真正的自由不是肆意看手机,而是放下手机,感受生活的一草一木,一花一世界,体验生活的一忧一喜,一苦一甜。
作者简介:蕉叶覆鹿,我有一支笔,可以慰风尘。
欢迎转发朋友圈~
有什么想法和意见,请给我们留言!
转载请联系后台
▼更多精彩内容,请长按二维码▼
《书报文摘》是《书报文摘》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!
好看的人,都在看了哦!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shuangzixing.com/3-6%e4%ba%bf%e4%ba%ba%e7%ba%b5%e6%ac%b2%e6%88%90%e7%98%be%ef%bc%9a%e5%88%ab%e8%ae%a9%e7%a4%be%e4%ba%a4%e5%aa%92%e4%bd%93%e6%af%81%e6%8e%89%e4%bd%a0%e7%9a%84%e7%94%9f%e6%b4%bb.html
转载须知:请注明作者及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