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 :儒风君 · 辰槿
来源:儒风大家(ID:rufengdajia)
说话得当,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。不该说话的时候,沉默得当,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。
十六国时,前秦将领苻朗投奔东晋,“贫嘴狂魔”王素之,一见苻朗,就问东问西。
不仅询问中原的风土人情,还追问苻朗的私事,而且,还没完没了。苻朗心中十分厌烦。
有一次,王素之问道:“中原地区的奴婢,价格怎么样?”
尖酸刻薄的话,不说
《增广贤文》有句熟话 :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
明末清初,一个姓李的老妪,为人尖酸刻薄,经常出口伤人。
李氏嫌弃女婿家境贫寒,常常大骂女婿无用,更将他祖宗十八代戏谑一遍。女儿小莲劝说无果,反被李氏赶出家门。
村民王大宝家膝下无儿延续香火,李氏便说:“你祖上无德,岂会有儿子?”
王大宝怒从心起,质问她:“我家虽不富裕,但祖祖辈辈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,我与你无冤无仇,你为何如此恶言恶语?”
小莲半年后,回家便见到母亲卧床不起,问起缘由。李氏指了指嘴巴,说她口生烂疮,水饭均不能下咽。
后请来郎中,郎中连连摇头,说无药可治。几日后,李氏便一命呜呼。
村民得知此事后,都说是李氏恶语伤人,遭了天谴,终是咎由自取。
你升职加薪,他说你风凉话;你遭遇挫折,他说你活该;你换了新车,他说你得瑟。在他嘴里,你做什么都不对。
有教养的人会顾及别人的感受,体谅他人的难处, 尽量不使人难堪,更不会恶意揣测。
出言不逊,恶语中伤,终有一天,也会反噬到自己头上。

越有本事的人,越是谨言慎行。反之,越没本事的人,越是口出狂言。
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,太子孟昶有个伴读叫做王昭远,此人聪明伶俐,极会看人眼色。
彼时,赵匡胤率军讨伐后蜀,孟昶派出王昭远,让他负责抵御敌军。
王昭远极为得意。孟昶将这个几乎决定国家生死的大权授予了他,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
或许是一路走来顺风顺水,王昭远养成了极为狂妄自大的性格。
行军途中,他不断向军民夸下海口,声称自己从小熟读兵法,善于用兵,堪称“再世诸葛亮”。
这次出兵,他不仅要打退宋朝的大军,还要带着这些将士们一路打到汴梁去,开疆扩土,成就霸业。
在两军交战前,王昭远自比为诸葛亮,坐于推车之上,镇定饮酒。
王昭远声称:“这一战不仅要胜敌,而且还要带领蜀军收复中原!”
三战皆输,王昭远一改先前的镇定模样,急忙下令让将士把守剑门,自己落荒而逃。
真正努力做事的人,从来都是专心致志,根本不屑于炫耀。
做人,最大的愚蠢就是自以为是,最大的失败就是狂妄自大。
真正厉害的人,从不把实力挂在嘴边,而是把本事放在心里。

意思是,有修养的人,讲话少,句句在理;浮躁的人,废话多,言不由衷。
建武十五年,光武帝刘秀的大臣,韩歆和儿子韩婴在家中自杀。
但因为他那口无遮拦的性格,根本就不适合在皇帝面前当差。当上大司徒后,马上就惹事了。
有一次,刘秀在朝会上诵读自己与隗嚣、公孙述往来的书信,颇为自得。
不料,当着满朝文武,韩歆突然嘲讽刘秀说:“亡国之君皆有才,桀纣亦有才。”
搞得刘秀十分没面子,恼怒不已,恨不得把韩歆当作蟑螂一脚踩死。
不过,刘秀毕竟是一代明君,胸襟气度、隐忍能力都不是一般常人可比。
然而,刘秀是老虎不发威,韩歆竟然以为刘秀是只病猫,他得寸进尺,在之后的一次朝会上,又向刘秀开炮。
他说,天下将有严重的饥馑荒年出现。并指天划地,言辞非常激烈。
这就不单单是嘲讽刘秀个人的德行了,而是制造谣言,危言耸听。
刘秀犹不解恨,随后又写下诏书,派遣使者去责备韩歆。
说话不经大脑,信口开河,不但得罪于人,还会为自己招惹是非。

与人善言,暖如布帛。好的口德,势必为你带来好的运势。
风生水起,全靠自己。好好说话,愿你往后顺风顺水,行稳致远。
有什么想法和意见,欢迎给我们留言
部分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著者所有
▼更多精彩内容,请长按二维码▼
《书报文摘》是《书报文摘》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!
好看的人,都在看了哦!
书报文摘
转载来源:舌为利害本,口是祸福门-双子星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shuangzixing.com/%e8%88%8c%e4%b8%ba%e5%88%a9%e5%ae%b3%e6%9c%ac%ef%bc%8c%e5%8f%a3%e6%98%af%e7%a5%b8%e7%a6%8f%e9%97%a8-3.html
转载须知:请注明作者及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