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透自己​、认识自己、了解自己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



原题:人到中年,看透自己


鲁迅先生曾说:


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,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。


的确,我们从小被教导如何应对外界,却很少被教导如何面对本心,了解自己。

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,恰是因为人类拥有自知的能力,能够对自己进行认识和改变。

“认识你自己”,这句话被刻在古希腊的神庙上,“自知之明”被写进《道德经》里,东西方先贤不约而同地把“自知”作为启示后人的重要思想,可见看透自己的重要性。

一个人,只有学会看透自己,才不会把路走窄,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人生。

看透自己的长板

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“木桶效应”:

一只水桶能够装多少水,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。一只木桶想要盛满水,必须每一块木板都一样齐且没有破损。

人们经常受到“木桶效应”的影响,花费过多精力,试图弥补短板,却忽略了自己的长板,反而错过了许多。

真正优秀的人,不会一味弥补短板,而是发挥自己的优势,让别人将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闪光点上。


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·瓦拉赫在上中学时,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之路,但他的语言能力十分平庸,老师认为他不会在文学上有所成就。

后来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,可瓦拉赫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,成绩总是倒数。

但瓦拉赫的化学教师看到了他的一丝不苟,认为他具备做化学试验应有的品质,建议他学化学。

这一次,瓦拉赫的智慧火花被点燃,成为公认的“高材生”,并最终通过努力和创新,获得诺贝尔化学奖。

人的智能发展并不均衡,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将其充分发挥,扬长避短,反而更有可能有所作为。

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说过:

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,只能靠发挥自己的优势。

究其本质,就是当你把长板无限延伸,并将木桶倾斜,木桶就会打破之前的容量,装更多的水。

有人说:中年人在职场上处于劣势,因为他们不如刚毕业的年轻人思维敏捷,精力充沛。但中年人却有着年轻人没有的稳重,阅尽千帆的远见,处理问题老练的手段。

真正厉害的人,懂得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,使其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并凭借优势,从人群中脱颖而出。

木桶效应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,扬长避短,正视自己的短处,与其花尽力气补足短板,去装更多的水,不如加长加固自己的长板,把长板变成一座“桥”,让自己拥有一整条“河”。

要知道,每个人都是一棵树,最终能触碰的高度,取决于树干上最长的那根树枝。



看透自己的分量

董卿说过:

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, 就是从不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, 能伤害你的从来不是别人的无情, 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。

的确,明白自己的分量有时比修炼本领更重要。

著名音乐指挥家沃尔特·达姆罗施20多岁就当上了乐队指挥。

刚成为指挥时,年少成名的达姆罗施难免有些忘乎所以,觉得自己无人可及,在乐队的地位无人可撼。

一次排练中,他忘了带指挥棒。

正准备派助手去取时,没想到助手却说:“不必了吧,向乐队其他人借一根不就行了?”

达姆罗施觉得助手是在说笑,心想:“整个乐队就我一个指挥,除了我,谁还会带指挥棒呢?”

但为了证明自己,他还是随口问了一句:“有谁能借我一根指挥棒?”

话音倏落,大提琴手、首席小提琴手和钢琴师等人,纷纷递给了他一根指挥棒。

那一刻达姆罗施突然意识到,乐队中有很多人一直都在暗中努力,时刻准备取代他。

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自己是某个群体中的主角,是大家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人物,但太高看自己,往往只会让自己难堪。

人活着,要学会谦逊为人、低调处事,不高估自己,也不低看任何人,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,如此下去,路才会越走越宽。

亲人之间亦是如此。

著名艺术家英若诚小的时候,家里每次吃饭都是一大桌子的人。

一次,他故意躲起来,想让家里人着急,可是,没有一个人发觉他的缺席,大家和平常一样吃饱喝足后就离开了饭桌。

当他忍不住饥饿,自己走到饭桌旁,发现连菜都没了。

没人想到要帮他留菜,也没有人来寻他。

从那以后他就知道了,不要太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,其实没那么多人关注你。


把自己看得太重,往往会大失所望。

聪明人不会过多注重别人的想法,也不会对别人有过高的期待,做好自己,才是增加分量最好的方法。

看透自己的位置

泰戈尔有句诗:

看清世界,首先是看清自己。

的确,东西摆错了地方,会失去价值;人站错了位置,则容易迷失,觉得眼前的繁华显贵,都是自己应得的。

聪明的人应该懂得,自己有的和平台给的,其实是两回事。

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,但这种能力需要依靠平台,错把平台当本事,一旦离开平台,之前光芒万丈的人也可以什么都不是。


就算站得再高,也别忘了低头看看脚下的台阶,因为有时候,并不是我们足够高大,而是平台在托举着我们。

《断舍离》中说:

只要清楚明白自己的位置,以淡然、喜悦的心情稳步前进,就能看到登顶的曙光。

认清自己的位置,才能远离傲慢,减少犯错。

在所处的位置上潜心做事,持续精进,踏踏实实往前走,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泰然处之,不为心魔所扰。


一个不能看透自己的人,是可悲的,有时候低头不是认输,而是要看清自己的路。

杰克·伦敦在《海狼》中说过这样一句话:

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钻石,而在别人看来,却只不过是钻石的同素异形体:炭。

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囿于自身,缺乏清醒的客观认知,就容易妄自菲薄或者自大狂妄。

看透自己,发现自己的长板,是睿智;

看透自己,不抱过高的期待,是得体;

看透自己,摆正自己的位置,是修养。

余生宝贵,愿你能够看透自己、认识自己、了解自己,从容自洽地过好此生。

作者 | 紫翘·时迩,一个爱做梦的普通小孩,正在热爱世界中。本文转载授权自紫翘书桌(ID:jxylsy3377)。


有什么想法和意见,欢迎给我们留言

部分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著者所有

分享给朋友们吧!


更多精彩内容,请长按二维码

《书报文摘是《书报文摘》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!

好看的人,都在看哦!

转载来源:看透自己​、认识自己、了解自己-双子星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shuangzixing.com/%e7%9c%8b%e9%80%8f%e8%87%aa%e5%b7%b1%e3%80%81%e8%ae%a4%e8%af%86%e8%87%aa%e5%b7%b1%e3%80%81%e4%ba%86%e8%a7%a3%e8%87%aa%e5%b7%b1-2.html
转载须知:请注明作者及来源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生活书报

婚姻最大的修行,是能渡“枕边人”

2022-6-23 0:30:24

生活书报

走着,活着,我终于明白了

2022-6-23 0:31:13

重要说明

声明文章图片大多来自网络,只用于分享,不做以赢利为目。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作者或者管理员进行删除!心颜healer 或给邮箱发送邮件1227927380@qq.com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。转载须知:请在文首清楚注明作者及来源,对于未注明转载来源个人或企业,我们将保留追诉的权利。
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