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樊登读书(ID:readingclub_btfx)
冯骥才先生77岁那年,写了很多小说后,肚子里还有一大堆人物没处安放,他觉得弃之可惜,就把一个个人物写出来,各自成篇,集成《俗世奇人》。
小说里的这些人物是奇人,取材于市井民间的真人,个个能耐超群;这些人又是“痴人”,做的事让人匪夷所思,啼笑皆非。
“你应将心思精力专注于你的事业上。光不经透射屈折,集于焦点,绝不能使物体燃烧。”
大回是个垂钓高手,远近的钓鱼人都称他“鱼绝后”。这不是骂他,是夸他,他有能耐把坑里的鱼钓绝了。他可不舍得把鱼钓干,小鱼不钓,等它长大;母鱼不钓,等它产子。
那天他钓了一天鱼,天黑了才去吃饭。酒足饭饱后,他提着一篓子鱼摇摇晃晃回家去,人困体乏,走到半夜趴在街上睡着了,没想到就发生了悲剧。
大回的一生,就像跟鱼的一场痴恋,每天站在坑边风吹日晒,不尽兴不归,最后精力体力耗尽,落得“一生执念一声叹,一世痴情一场空”,不是傻吗?
为埋头做一件事,一连几个小时都沉浸在工作中,等站起身来,才感到饥肠辘辘,腰酸背痛。
为徒步穿越荒原,把自己抛入无边的孤独,踏过荆棘遍地,度过困难重重,又何苦来着?
其实,享乐带给人的快乐往往会转瞬即逝,许多人会从专注做一件事中寻到乐趣。
“什么是自得其乐?”他自己的回答是:“就是拥有自足目标的自我。”
他们选定目标,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,获得不断成长、不断突破带来的满足感。哪怕孤独,被人笑痴,他们也自得其乐。
正像罗曼·罗兰说的,他们懂得从生活中寻找那一星半点闪烁着的情趣,并不会觉得困苦和孤独。
天津卫是水陆码头,码头上混饭吃的人,靠的就是手艺。泥人张是个捏泥人的手艺人,手艺高,脾气也倔。
泥人张常去两个地方,一是戏院,一是饭馆。去戏院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,去饭馆瞧人世间的各种角色,都是为捏各种泥人。
一次在饭馆吃饭,泥人张遇上了牛气冲天的张五爷。手艺人靠本事吃饭,都有些清高,他眼睛只看众人,没有恭迎张五爷。张五爷心里不爽,吃饭期间不停拿泥人张当乐子来取笑。
泥人张不吭声,左手从鞋底下抠出一块泥巴,几个手指飞快捏弄,右手依然捏着酒杯,眼睛看着桌上的酒菜。
然后手一停,将一个泥团放在桌上,结账走人。众人一看,这只有核桃大小的泥人正是张五爷,活灵活现赛真人。
谁知这事还没完,第二天,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排排张五爷的泥像,足有一二百个。消息一传十,十传百,大家都去看“小张五爷”,捂嘴取笑。
三天后,牛人张五爷只好甘拜下风,他派人花了大价钱,把所有的泥人全买走了。
泥人张“倔”得有几分痴狂,常人看来甚至显得偏执。但是他技艺高超,也跟倔脾气分不开。
作家贾平凹先生谈创作时说,每一篇长篇小说,他都要写三遍。先用本子写,然后手抄改一遍,接下来再改一遍,所以意味着10万字的小说,他写了30万字。
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,每到有作品需要创作时,他的一日三餐都在高高的梯子上解决,吃的就是几片揣在兜里的面包。
人要有所“痴”,方能有所成。天才在左,疯子在右,所有天才的横空出世,离不开他对工作偏执般地执着。
做任何事,就怕较劲,你跟它死磕到底,往往就会无往而不胜。
刷子李是一个刷墙师傅,他有个绝活儿,就是他刷墙时必穿一身黑,干完活,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。
干活之前很有仪式感。只见刷子李先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,取出黑衣、黑裤、黑鞋,然后穿上这身黑,顿时就有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。
他的小徒弟不相信师傅会不落一滴白浆,眼睛总是一直瞄师傅的黑衣服。
有一次终于被他发现了一个白点儿,师傅看透了他的心思,一掂裤子,却是被烟灰烧的一个小洞。
最让人称奇的是,他刷墙的时候,动作如行云流水,手臂悠然摆来,悠然摆去,仿佛合着音乐的节拍。
刷子推过去,一道道白浆百里透着亮,都衔接得天衣无缝。
那位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,他宰牛发出的声音竟然同《桑林》《经首》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。
庖丁说:刚动手的时候,看到是整头牛,动起手来,眼中就没有了牛。仿佛视觉停止了活动,全凭精神在活动。
庖丁和刷子李在工作时做到了如此得心应手,游刃有余,那是一种身心自由的畅快。
刷子李刷墙还有个规矩,接到的活不管洋楼有多少房间,他一天只刷一间屋子。
现代人都讲究高效,效率就意味着效益。但对刷子李而言,刷墙并不单是他的谋生手段,而是被他当成了一种技能,在工作的挑战中不断超越自己。
一个人做事,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,大多数人是奔着外在奖励去的,比如,金钱、名望、社会效益之类。
但是,一旦付出和自己的期待不匹配,就会沮丧或焦虑。
也有人拒绝做外在奖励的奴隶,他们的目标不是做这件事的报酬,而是他喜欢做这件事,他在心里建立了“自我奖励”。
所谓“自我奖励”,是解决难题时的云淡风轻,是达到目标后的满心欢喜,是一切尽在掌控的自由快意。这份满足,胜过任何物质奖励。
1975年,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,最早提出了“心流”的概念。
他认为,一个人如果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,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,只要他心甘情愿,工作复杂却又能做得毫不费力,这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,让人无比愉快。
它会让人忘掉时间,几个小时感觉转瞬即逝;会让人全神贯注于手头的工作,无关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。
每个人都有打发空虚无聊的方法,吃东西、抽烟、刷视频,这些活动是一种“小型心流”。
米哈里说:“活动能带来多大的乐趣,主要取决于它的复杂性。”工作有时难免残酷枯燥,但也充满乐趣和挑战,当达到心流体验,会获得深刻的快乐。
《俗世奇人》里的高手们,从事的都是普通的手艺,因为产生了最佳心流体验,所以沉迷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难以自拔。
其实,所谓痴,不过是专注于某一件事某一个人,心无旁骛;不过是认定目标一根筋,不肯回头;不过是付出所有努力追求到极致,心甘情愿。
当一个人有几分“痴气”,不愿屈从于庸常的生活,眼底有泪,心中有光,造就传奇自然理所应当。
“对每个人而言,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:找到自我。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,全心全意,永不停息。”
愿你做个寻梦人,找到自我,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热爱中去,携一颗“痴心”,成一世传奇!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“樊登读书”(ID:readingclub_btfx),作为优质的内容平台,樊登读书一直在打磨好内容,精推好书,为无数书友的实际生活带来改变。关注樊登读书,和3600万+书友一起用读书点亮生活。
▼更多精彩内容,请长按二维码▼
《书报文摘》是《书报文摘》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!
转载来源:痴人三个境界:专注、较真、追求-双子星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shuangzixing.com/%e7%97%b4%e4%ba%ba%e4%b8%89%e4%b8%aa%e5%a2%83%e7%95%8c%ef%bc%9a%e4%b8%93%e6%b3%a8%e3%80%81%e8%be%83%e7%9c%9f%e3%80%81%e8%bf%bd%e6%b1%82-4.html
转载须知:请注明作者及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