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:儒风君阿菊。
资料来源:儒家大家(ID:rufengdajia)
原来:生活三个愿望:心中有梦想,枕边有书,兜里有钱。
曾经听人说过这样的话:
「生活就像是一个故事,不是有多长,而是有多好。」
是的,尝了人生的百味,看尽了人间的繁华,终于明白了——
美好的生活,常常是:心里有梦,枕上有书,兜里有钱。
1
心中有梦
“世上没有比追求梦想更令人幸福的事情,”苏格拉底说。只要心中有希望,机会就会笼罩着你;心存梦想,快乐就会降临。”
是的,岁月那么长,总是要有一个追求,让我们一直走下去。
晚清时期的史家谈迁,一位读书的人,却一生不能入仕。
最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,谈迁几乎是吃不下顿。
大多数读书人追求当官发财,光宗耀祖,可他却立志写一本关于明朝内容详尽的史学巨著。
由于贫穷,没有钱买书,他便到大户人家去找书,借书给主人看。
在工作之余,谈迁打工,读书搜集资料,历时26年,终于完成了他的《论语》著作,自己也由一个青年,到了老年。
谈迁本以为大功告成,巧的是一次意外,他自己毕生心血的《国史》书稿遗失了,那时候他不吃不喝,心力憔悴。
可能只是伤心了一个月,谈迁又满血复活,决定重写他的《论语》。通过4年的努力,终于将国史恢复为书。
三毛曾说过:“一个人至少有一个梦想,一个理由要坚强。
也许我们平淡无奇,却因为梦想而伟大,生活就像盖房子,而梦想是设计图纸,你要住在高楼里,就得自己去添砖加瓦。
梦境遥远,道路漫长,我们一路坎坷,困惑,甚至不知所措。但是有梦想,才有方向。
没梦想的人,无所事事,人生一片荒芜,心中有梦想的人,就有机会,改变自己的命运,更不惧怕岁月的荒凉。
2
枕边有书
杨先生说:“读书的意义大概是要用人生的感觉来阅读,用读书所得活着。”
是的,枕着书而爱读书的人,都是精神丰富、心胸宽广的人,总是以书本上的知识,来寻求自我救赎的力量,平心静气地应付生活百态。
西汉时的匡衡,家中世代为农,穷得叮当,连晚上要读书,连油灯也买不起,于是就有了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。
即使他这么勤快,还没成年,就已经出了名了,就算他这么勤勉地读诗,可他的仕途并不顺利,科考参加了九次,中了丙科,得了低一级官职。
可匡衡也没有放弃,而是继续阅读《诗经》,因为他对典籍了如指掌,学识更加渊博,声名显赫,深受太子赏识。
汉宣帝死后,太子汉元帝即位,匡衡被召到朝中作官,汉元帝特别喜欢《诗经》,不时地与匡衡讨论,不时地与匡衡讨论。
此后,匡衡的官职一飞冲天,为丞相。农民子弟,靠读书,成了百官中极人臣。
有一句董卿的名言:
“你花在读书上的任何时候,总会有时候报答你。”
读书多了,就会在无形中获得力量,不管是沮丧、忧郁、迷茫,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。
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,却经常拿不到时间的借口,不去读书。事实上,很多时候,并非我们太忙。
要认识到,阅读一本好书的价值,不只是积累知识,而是心灵的解药,让我们懂得,一切困境都是磨砺,人生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。
要相信,精神丰盛,胜过千千万万浮华的尘世浮华,而书本,就像在心中照亮一盏灯,指引我们向阳成长。
3
兜里有钱
郭德纲说:
「世上慌张不过是一粒银子,偏偏这一碎银两,能解世间万种慌张。
无论何时,金钱都是一个人最大的安全。
春夏之交的大人物,财神主范蠡,自发家后,数次散尽家财,但很快就再没缺过钱。
范蠡本来是楚国的一介平民,但楚国有规定,非贵族不得入仕,要当官,就只能远走他乡,于是范蠡与文种一起投奔了越国。
此时,范蠡和文种都是越国的功臣,荣华富贵,不言而喻。可以范蠡把所有家产都归公,离开越国。
范蠡离开越国,来到齐国做生意,不久就积聚了成千上万的家产,齐王听说范蠡的故事,认为自己是个能人,便派人请他做齐国的宰相。
在范蠡二话不说的情况下,归还了齐王的相印,并将他的家财全部分给了贫民。
仅带了一点经商资本,再一次离开齐国,没想到短短的几年,他又积聚了成千上万的家产。
俗话说,手里有粮,心里不慌。
活在世上,兜里有钱,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烦恼,因为范蠡兜里有钱,更有了赚钱的能力,所以他敢一次一次地拒绝,再一次把家产都吃光。
金钱并非万能,但生活中总有很多困难,金钱能使我们不至于无力。
您对此有何建议,欢迎留言。
其中一部分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