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,欢迎转载
《书报文摘》写作班即将开启
识别下方二维码
了解更多优惠

开启新媒体写作大门
有没有发现,当你生气烦闷,或者伤心难过时,呼吸就会变得很不通畅,继而胸闷、气短?
呼吸,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小事,它伴随我们一生。
然而很少人知道,会呼吸是一件多么要紧的大事。
在人生的很多重要场合,有意识地调息顺气,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真正会呼吸的人,早已悄悄成为养生的达人、情绪稳定的高手。
养气
安抚紧张情绪的“定心丸”
日常生活中,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一进考场,就手心冒汗,脑子里一片空白;快要上台发言了,心脏咚咚咚地敲起锣鼓;马上面试了,就呼吸加快,紧张得说不出话……
好像我们做重要的事之前都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,这时候,做几个缓慢而悠长的深呼吸,短短几秒钟,便会平复心情,让大脑逐渐恢复清明,人逐渐变得镇定下来。
以前只觉得这个动作是习惯,如今细品之下才发现,这可能是自己在下意识用呼吸缓解紧张。大脑在做判断前,身体已经先一步帮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决定。
此时的深呼吸起到了两个作用,一是降低心跳频率,让身体和大脑恢复冷静;二是转移注意力,暂时脱离焦虑紧张的情绪。
所以,在产生紧张情绪时,要学会用舒缓的呼吸,让自己平心静气,剔除脑中杂念,让人神思聚焦,从而调动充沛的情绪,然后才能更加从容地掌控事态发展,进而拥有非凡的表现。
呼吸放慢了,心跳变缓了,气息就稳了,很多紧张焦虑的情绪就会不药而愈。

养气
调试焦虑情绪的“快捷键”
毫无疑问,人类是情绪动物,很容易被各种情绪所左右。
但是,若情绪不加以遏制,便犹如洪水猛兽,吞没人内心所有的安宁与从容。
能够掌控情绪的人,才是内心真正强大的人,有时候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厉害。
人的呼吸状态与自身情绪密切相关。
受到惊吓时,会不自觉地倒吸一口气,屏住呼吸;
感到疲惫或烦闷时,呼吸就会变得异常缓慢,从而造成大脑缺氧,神思困倦;
生气或难过时,呼吸就会失去节奏,时缓时急,起伏不定;
感到紧张或焦虑时,呼吸就会变浅,时断时续,心律不齐。
关于呼吸与情绪的关系,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:“大脑就像是由一群马匹拉着的战车,马匹中的两名健将就包括呼吸与情绪,战车总是会朝向最强壮马匹的方向移动。”
当情绪更强大时,呼吸就会乱了节拍,大脑也会被搅扰得混乱不堪;当呼吸更强大时,情绪就会被遏制,大脑也会得到安宁
因此,调节呼吸,就是主动掌控情绪。
当你陷于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时,请静下心来,静静体察呼吸的存在,然后调节呼吸频率与深浅,直到让自己感到平静、心定为止,从而走出情绪的低谷。
当你呼吸顺畅了,心平气和了,眼前的纷乱复杂也会渐渐烟消云散。
养气
健康养生的“小妙招”
《类经·摄生类》指出:“善养生者导息,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。”
意思是,真正善于养生的人,都很注重调息、吐纳,养气之法从会呼吸开始。
传统中医认为,人体的衰老,是从人体内不断聚集杂质和废弃物开始的。
而人一呼一吸之间,就是在为身体排浊排毒,呼出废旧气体,纳入新鲜空气,完成身体的吐故纳新,对保养身体很有帮助。
一代文豪苏东坡,不仅诗词造诣深厚,对医学养生也颇有见解。
他在《上皇帝书》中阐述了自己的养生理论:“人之寿夭在元气……是以善养生者,慎起居,节饮食,导引关节,吐故纳新……”
其中,“吐故纳新”指的是静坐调气养生法,这是苏东坡一生坚持最久、最见成效的养生法。
中医能够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,说明它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。
静心养气是中医始终推崇的养生方式,自然有着非凡的意义。
养生,从呼吸吐纳开始,让静心养气成为我们的养生小妙招。
养气
静心养气,生活好
元代诗人马钰曾写道:“处身心清静,便是仙方。调息如同,龟息命灯内、性月圆光。”
通过调息让身心清净自在,对生命的滋养效果,堪比灵丹妙药。
嵇康也曾在《养生论》中写下:“更宜调息静心,常如冰雪在心”。
调息静气,让人快速从坏情绪中抽离,让内心清净宁定;能够养气养身,对健康大有裨益。
静心养气,就是对身心最好的保养,是对自己最好的富养,也是解决繁琐问题的最巧妙的方法。
从今天开始,让我们一起静心养气吧~
作者简介:青欢,用真挚、温暖的文字,做你素未谋面的知己好友。
欢迎转发朋友圈~
有什么想法和意见,请给我们留言!
转载请联系后台
▼更多精彩内容,请长按二维码▼
《书报文摘》是《书报文摘》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!
好看的人,都在看了哦!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shuangzixing.com/%e4%b8%8d%e8%8a%b1%e4%b8%80%e5%88%86%e9%92%b1%ef%bc%8c%e4%b8%80%e4%b8%aa%e5%b0%8f%e4%b9%a0%e6%83%af%ef%bc%8c%e8%83%9c%e8%bf%87%e7%81%b5%e4%b8%b9%e5%a6%99%e8%8d%af.html
转载须知:请注明作者及来源